《政治学原理》
Principle of Polit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48(实验学时4)
学 分:3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中文简介:《政治学原理》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开设一学期,共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盖含政治与政治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理解政治的内涵和政治学的历史源流及学科发展;认识和掌握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等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认识国家、政党、政治社团等政治体系的构成内容及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等政治行为;了解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及政治社会化的相关原理;理解政治发展的相关理论。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打下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引导,夯实理论功底;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政治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政治价值观。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的内涵,了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识中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程,了解政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如何学习政治学,认识政治学的地位与作用,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利益与政治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益的涵义、利益关系的类型及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当今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影响。
第三章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权力、权利、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等概念、政治权力的基础和类型;理解和把握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力的腐败和制约、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及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等;认识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国体、政体、政府等基本概念,理解国家的本质、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设置、国家与政府关系等原理,比较中西方制度的差异,认识国家、政府等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第五章 政党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党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政党的类型,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理解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区别及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政治社团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团、政治社团、利益集团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政治社团的基本类型;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渠道与作用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
第七章 政治统治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合法性等概念及政治统治的类型,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政治统治的特点、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等原理,认识和分析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第八章 政治管理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管理、政治决策、治理、善治等概念,理解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理解和把握政治管理的类型和方式及政治决策的原则等。思考和分析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及如何实现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现实问题。
第九章 政治参与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等概念和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影响因素等原理,理解政治参与的特征;认识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思考和分析当代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第十章 政治文化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概念和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等原理;认识政治文化的作用;认识和比较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及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认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思考和分析互联网时代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现代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等概念及政治革命的特征、政治改革的方式等基本原理。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了解政治现代化等学科前沿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政治学原理》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经典导读、案例教学、实践调查、撰写课程论文、多媒体手段、微信平台推介、辅之以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分配
|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
|
|
1. 政治
|
了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理解和掌握政治的内涵
|
2
|
2. 政治学
|
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程,了解政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如何学习政治学。
|
2
|
重点:政治的涵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难点:政治的涵义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理解政治的内涵;对中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等有较清楚的认识。
|
|
|
第二章 利益与政治
|
|
|
1. 利益与利益关系
|
理解和掌握利益的涵义、利益关系的类型
|
2
|
2. 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理解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当今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影响。
|
2
|
重点:利益的涵义;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利益的涵义及二重性特征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利益、利益关系的涵义;能结合国内外政治现象理解和把握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到当今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表现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
|
|
第三章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
|
|
1.政治权力
|
理解和掌握权力、权利、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等概念、政治权力的基础和类型;理解和把握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力的腐败和制约.
|
2
|
2. 政治权利
|
理解和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及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等;认识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
|
2
|
重点: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类型、政治权力的制约
难点: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权力、权利、政治权力、政治权利、合法性等概念;能理解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类型、政治权利的内容等原理;能结合当今一些政治现象认识和理解政治合法性、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逐渐形成公平正义的政治价值观。
|
|
|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
|
|
1.国家
|
理解和掌握国家、国体、政体、政府等基本概念,理解国家的本质、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设置等。
|
2
|
2.政府
|
理解和掌握政府等基本概念,理解国家与政府关系等原理,比较中西方制度的差异,认识国家、政府等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
2
|
重点:国家的本质;主要国家机构
难点:政府职能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国家、政府、国体、政体等概念;掌握几种主要的国家学说;能区分不同的政体类型及主要特征;能掌握国家机构的组成;能思考和分析政府职能及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
|
|
第五章 政党
|
|
|
1. 政党的含义
|
理解和掌握政党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政党的类型。
|
2
|
2. 政党制度
|
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理解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区别及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2
|
重点:政党的含义;政党的作用
难点: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区别;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党、政党政治等概念;掌握政党的不同类型,能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势;对中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
|
|
第六章 政治社团
|
|
|
1. 政治社团的含义和类型
|
掌握社团、政治社团、利益集团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政治社团的基本类型。
|
2
|
2. 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渠道与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
|
2
|
重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集团作用的方式及途径
难点:中国的政治社团如何发挥作用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社团、压力集团等概念的含义及政治社团与政党的区别;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压力集团作用的方式及途径;能思考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及中国政治社团的作用及问题。
|
|
|
第七章 政治统治
|
|
|
1. 政治统治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
理解和掌握政治统治、传统型统治、法理型统治、魅力型统治等概念及政治统治的类型,理解西方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政治统治的特点、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等原理。
|
2
|
2.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
理解和掌握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合法性等概念,理解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2
|
重点:政治统治的类型
难点:政治统治的特点;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合法性等概念及政治统治的类型;理解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能结合中国当今实际思考和分析政治统治合法性问题。
|
|
|
第八章 政治管理
|
|
|
1. 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类型
|
理解和掌握政治管理等概念,理解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
1
|
2.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
理解和掌握政治决策等概念,理解和把握政治管理的类型和方式及政治决策的原则等。
|
1
|
3. 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
理解和掌握治理、善治等概念,思考和分析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及如何实现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现实问题。
|
2
|
重点: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治理
难点: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管理、治理、善治等概念;能把握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决策的原则等基本原理;能思考和分析治理的内涵及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的趋势等当今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
|
|
第九章 政治参与
|
|
|
1. 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类型
|
掌握政治参与等概念,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影响因素等,理解政治参与的特征。
|
1
|
2.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
|
理解和认识政治参与的方式、作用和条件。
|
2
|
3.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
理解政治参与的作用,思考和分析当代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发展方向。
|
1
|
重点: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难点:政治参与的作用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政治参与的方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原理;能结合现实政治生活思考和分析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能较好地理解政治参与的双重作用。
|
|
|
第十章 政治文化
|
|
|
1. 政治文化及构成要素
|
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等概念,理解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等原理,认识政治文化的作用。
|
2
|
2. 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
理解和掌握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概念,认识和比较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
2
|
重点: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作用
难点:政治心理的作用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等概念及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和政治心理的作用等原理;能认识和比较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能结合历史事件思考政治心理对政治事件的影响。
|
|
|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
|
|
|
1.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特点
|
理解和掌握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及特点
|
1
|
2.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
理解和掌握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认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
|
2
|
3.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
了解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分析和思考互联网时代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
|
1
|
重点: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难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社会化等概念及政治社会化的媒介等原理;能理解政治社会化的作用;能结合实例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能思考和探讨互联网时代政治社会化面临的挑战。
|
|
|
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
|
|
|
1. 政治革命
|
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政治革命等概念及政治革命的特征、政治改革的方式等基本原理。
|
1
|
2. 政治改革
|
理解和掌握政治改革等概念,理解政治改革的类型及特点,认识中国政治改革的特点。
|
1
|
3.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
|
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现代化等概念,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了解政治现代化等学科前沿问题。
|
2
|
重点:政治改革的方式、目标、条件和作用
难点:政治稳定的内涵及内容体系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现代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等概念;能理解政治革命、政治改革的特征及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能结合实际思考政治稳定、政治现代化等现实问题。
|
|
|
实验环节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实验项目名称
|
“读原著、学原文”读书演示交流汇报
|
“谈实例、悟原理”写作演示交流汇报
|
|
|
实验目的
|
夯实所学专业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
提高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和问题的能力。
|
|
|
实验内容与要求
|
按要求选读原著,按分组举行读书交流讨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演示。通过此实验,夯实所学专业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
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和所学原理开展调研或撰写评论,并进行汇报演示,提高学习原理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实验类型
|
演示
|
演示
|
|
|
实验教学方式
|
汇报演示
|
汇报演示
|
|
|
学时数
|
2
|
2
|
|
|
分组情况
|
分9组
|
分9组
|
|
|
主要实验仪器
|
U盘、PPT、电脑、投影仪
|
U盘、PPT、电脑、投影仪
|
|
|
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
|
列入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包括是否读原著、是否组织交流会、小组汇报的准备及效果等。
|
列入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包括是否结合实际和所学原理进行调研或写评论、是否组织交流会、小组汇报的准备及效果等。
|
|
|
注明: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等。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俞可平.《政治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第2版) 2013年
(二)参考书目
1. 孙关宏等.《政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3.程同顺.《比较政治学理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徐大同等.《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8. 任剑涛.《政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9.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2.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5. 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三)参考期刊
1.《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4.《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办
(四)参考网站
1.中国政治学网
2.政治学研究网
3.学习时报
4.宪政与公共治理
5.中国选举与治理
6.政治文化研究网
7.中国政府创新网
8.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强国论坛
(五)微信平台
1.悦享政治学
2.政治学人
大纲修订人: 曾秀兰 修订日期:2018年1月15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