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教学大纲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securit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中文简介:《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政策》通过对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观点和主张以及社会保障相关概念与理论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增强学生的行政管理理念以及对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解。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更好的理解行政管理理念;理解行政管理实践的现状(成就与问题);理解中外行政管理发展的差异;更好地进行行政管理实践;在针锋相对的诸种社会福利思想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认识;能够理解当前社会政策的现状、差异及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要求掌握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通过课程学习、专题讨论会和方案设计等形式,能够理解社会福利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与背景、原因;(3)能够熟悉社会福利思想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其影响与局限性;(4)能够理解中外社会政策的差异;(5)能够增强对社会政策理念及我国社会保障实务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为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以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相结合为主,在课堂中会穿插相应的的讨论环节;同时为加强专业的训练强度,会布置学生相应量的专业文献的阅读,同时安排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不仅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训练他们的基本办公软件技能,以及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分配
|
专题一: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
|
|
3
|
1.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
|
理解
|
2. 社会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辨析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及彼此的区别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中西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概念的差别及其原因
|
|
|
专题二: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二)
|
|
3
|
1.社会政策学导引
|
理解
|
2.社会政策概念辨析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政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社会政策学科形成的历史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
|
|
专题三:中西方家庭概念的差别
|
|
4
|
1.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
理解
|
2.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独特进路 ——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中西方家庭的不同特点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中西方家庭在福利中的作用差别
|
|
|
专题四:中西方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差别(一)
|
|
3
|
1.“天命观”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
|
理解
|
2. 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现代社会福利政治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天命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西方福利发展的影响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中西方对福利理解差异的深层次根源
|
|
|
专题五:中西方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差别(二)
|
|
3
|
1.被掩蔽的经验待建构的理论——社会中心主义的经验与理论检视
|
理解
|
2.权力、责任与宪政——关于政府“大小”问题的理论与历史考查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中心主义和政党(政府)中心主义的差别,政府“大小”的差别标准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中西方福利体制差别形成的历史根源
|
|
|
专题六:社会政策发展动力与立法
|
|
3
|
1.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
|
理解
|
2.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功能扩展与发展模式调整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社会立法的发展模式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社会政策发展的不同动力和社会立法不同的发展模式
|
|
|
专题七: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
|
3
|
1.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
理解
|
2.个人社会服务与福利国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
|
|
专题八:中国的社会政策时代
|
|
3
|
1.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 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
|
理解
|
2.再论“社会政策时代”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社会政策的含义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社会政策时代到来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政策时代的内涵
|
|
专题九:低保政策
|
|
3
|
1.从"救济"到"治理手段"?——当前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以河南F县C镇为例
|
理解
|
2.治理消解行政:对国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基于豫南G镇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低保政策的目标偏离的表现及原因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低保政策在现实中执行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对策
|
|
专题十:社区社会政策
|
|
3
|
1.从国际经验透视中国社区福利发展的课题
|
理解
|
2.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
|
理解
|
重点与难点:中国社区服务发展和国内外的异同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理解我国社区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深层次原因
|
|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丁建定. 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版)[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林闽钢.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3、岳经纶, 陈泽群, 韩克庆. 中国社会政策[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二)阅读文献
专题一: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
1、尚晓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113-121.
2、潘屹. 社会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辨析 [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4 (07): 2-15.
专题二: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二)
1、唐钧. 社会政策学导引 [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 2008 (01): 190-205.
2、黄晨熹. 社会政策概念辨析 [J]. 社会学研究, 2008 (4): 163-181.
专题三:中西方家庭概念的差别
1、俞金尧. 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J]. 世界历史, 2004 (04): 4-22.
2、叶文宪. 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独特进路 ——古代族氏组织的更替与社会流动 [J]. 南国学术, 2015 (02): 131-150.
专题四:中西方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差别(一)
1、钱宁. 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现代社会福利政治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J]. 社会学研究, 2004 (1): 46-52.
2、赵鼎新. “天命观”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1): 116-121+164.
专题五:中西方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差别(二)
1、杨光斌. 被掩蔽的经验待建构的理论——社会中心主义的经验与理论检视 [J]. 社会科学研究, 2011 (01): 1-12.
2、秦晖. 权力、责任与宪政——关于政府“大小”问题的理论与历史考查 [J]. 社会科学论坛, 2005 (2): 10-37.
专题六:社会政策发展动力与立法
1、刘军强. 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 [J]. 社会学研究, 2010 (04): 199-221+246.
2、陈步雷. 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功能扩展与发展模式调整 [J]. 社会法学研究, 2013 (1): 20-42.
专题七: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1、王婴.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J]. 江苏社会科学, 2002 (03): 48-52.
2、岳经纶. 个人社会服务与福利国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J]. 学海, 2010 (04): 60-65.
专题八:中国的社会政策时代
1、王绍光. 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 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 [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07 (1): 29-45.
2、李棉管. 再论“社会政策时代” [J]. 社会科学, 2013 (09): 72-80.
专题九:低保政策
1、郭亮.从"救济"到"治理手段"?——当前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以河南F县C镇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6):57-61.
2、印子. 治理消解行政:对国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基于豫南G镇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80-91
专题十:社区社会政策
1、沈洁. 从国际经验透视中国社区福利发展的课题 [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 2007 (1): 60-82.
2、朱健刚, 陈安娜.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 [J].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43-64.
大纲修订人:孙林 修订日期:2018-01-10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