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基础理论
Basic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16
学 分:1
考核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个人10%+小组20%组成)
中文简介:随着近年来公益事业愈发受到重视和各种公益组织不断涌现,“公益创业”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公益创业使一门新兴的学科。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在保证组织不偏离公益性的同时,借助一些商业手段来实现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让组织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从事公益服务。而本课程则是通过学习相关的理念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寻找社会创新或成立社会企业的机会的能力。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设置《公益创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的先创,学习创建社会企业的途径和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投入通过公益创业来提升社会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关注社会创新和治理问题,更好地结合商业计划的形式实践公益创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包含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部分。
课堂内包括:1)课堂讲授:主要针对公益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的方法技术展开讲授。讲授力求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开拓视野,突出重点。2)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现象和发展现状,并有能力运用所掌握的概念和理论来分析和策划公益创业。
课堂外包括:1)扩展学习资源:在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之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去到,通过可利用的网络公开课、专业讲座、在线学习交流平台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公益创业研讨:就某些公益创业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或团队研讨,并发现可行性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掌握、理解、了解)
|
学时
分配
|
第一章 模块一-认识公益创业机会
|
|
|
1.公益创业的定义和含义
|
掌握
|
1
|
2.社会创新的根源性问题
|
理解
|
1
|
3.社会变革的资源讨论及解决方案(公益创业主体、资源来源)
|
理解
|
1
|
4.公益创业的机会识别
|
掌握
|
2
|
重点与难点:社会创新的历史沿革和发展(阅读材料);公益创业的社会资本建构;公益创业的机会识别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小组课外课外机会识别作业的完成
|
|
|
第二章 模块二: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社会创新
|
|
|
1.多种商业模式的介绍
|
掌握
|
1
|
2.商业计划写作
|
掌握
|
3
|
3.组织形式的选择
|
掌握
|
1
|
4.吸引启动资金获取社会支持
|
理解
|
1
|
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商业计划的作用以及写作步骤;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对各组提出的商业模式的互评
|
|
|
第三章 模块三 释放公益创业的影响力
|
|
|
1.社会影响力评估的内涵
|
理解
|
1
|
2.社会影响力的测量
|
理解
|
2
|
3.公益创业与市场的对接和沟通
|
理解
|
1
|
4.社会企业的成长、复制与退出
|
理解
|
1
|
重点与难点:公益类产品投向并融入市场的过程;社会企业的成长策略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小组作业和课堂内的讨论,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讨论
|
|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标题黑体,小四)
1. 朱晓红主编,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2. 王义明、谭建光著.青年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网络资源:
大纲修订人: 张倩秋 修订日期:2017.12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