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9-27    发布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Human Behaviou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时:40

 分:2.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进行这项事业,首先必须研究了解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能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科学性的判断和决策,无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是社会工作者诊断、分析和介入社会工作的依据课程。 3.课程作用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的行为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行为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对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环境进行研究,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教研室制定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课程毕业考试的知识水平和学科能力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均有各自的含义和要求,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即前一个层次是后面各个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的要求中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

1、识记

识记就是能准确地知道、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内容,能记住学习材料中的概念、定义等。这虽是低层次的能力,但它是培养高层次能力的基础。

2、理解

理解是指抓住学习材料的本质、特征、意义的能力。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作出适当解释和说明,并能对变换了形式的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它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运用

运用是指学习过的知识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中去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即指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怎样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自我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讲授、案例分析、思考与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对基本概念进行讲授时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方法,自下而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能力。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讲授时要注意对难点、重点和疑点讲深讲透,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加深理解。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将课程知识点划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性地知道相关知识,“掌握”即要求较为深入地弄清相关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  人的成长概述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基础

 

理解

了解

掌握

2

第二章  性别

  第一节 性别差异

  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

  第三节  性别歧视

  第四节  性别的理论基础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三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的定义

  第二节  家庭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家庭的形式

  第四节  家庭生命周期

  第五节  家庭关系

  第六节  家庭功能

  第七节  家庭问题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四章  胎儿期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过程

  第二节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胎儿的出生

  第四节  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五章  婴儿期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征

  第二节  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及其意义

  第三节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语言发展

  第五节  自我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节  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六章  幼儿期

  第一节  自我评价的建立

  第二节  性的觉醒

  第三节  社会性别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游戏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七章  儿童期

  第一节  生理的发展及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  同龄群体的形成与意义

  第三节  学校的社会化作用…

  第四节  电视的影响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八章  青春期

  第一节  青春期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生理发展申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性的问题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九章  成年早期

  第一节  成年期的意义与划分

  第二节  成年期的发展理论

  第三节  成年早期的婚姻生活

  第四节  成年早期的工作与职业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十章  中年期

  第一节  生理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家庭的调适

  第三节  失业

 

理解

了解

掌握

4

第十一章 老年期

  第一节 老年期的生理特征

  第二节 老年期的心理老化与成功的老化

  第三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老年

  第四节 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生命的终点与临终关怀

 

理解

 

了解

 

掌握

2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使用教材:王瑞鸿(200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目:

1.(美)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库少雄主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大纲修订人: 王傅                      修订日期:2018年1月

大纲审定人: 倪雄飞                    审定日期: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