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9-27    发布人: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时:40  

 分:2.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个人10%+小组20%组成)  

中文简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它是介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的必修课,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心理类课程有基础作用,也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与案例依据与参考。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设置《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从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的心理学只是,建立更为完善的有助于社会工作相应技巧发挥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包含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部分。  

课堂内包括:1)课堂讲授:主要针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的方法技术展开讲授。讲授力求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开拓视野,突出重点。2)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现象,并有能力运用所掌握的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社会心理现象;3)小组讨论与分享式学习:就课程将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疑难、社会热点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展示,促进学生反思和批判性能力的养成。  

课堂外包括:1)扩展学习资源:在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之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去到,通过可利用的网络公开课、专业讲座、在线学习交流平台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社会心理学小实验:就某些社会心理学经典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实验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理解、了解)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掌握      

1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课堂提问,能准确说出方法的优缺点,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提出研究的想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      

掌握      

1      

2.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了解      

1      

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社会心理学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方法和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比较其不同之处;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对社会心理学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四轮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的思想观点      

重点理解      

2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的思想观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小组作业中能救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分别陈述      

       

       

第四章  社会化      

       

       

1. 认识社会化概念、内容、任务及其历程      

了解      

1      

2.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理解      

1      

3. 五种社会化理论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了解社会化历程并能与发展心理学联系起来共同解释;了解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能灵活运用社会化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灵活运用不同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能讲出一些社会化的具体表现例子      

       

       

第五章 社会角色      

       

       

1. 正确理解角色、角色分类与角色模式      

理解      

1      

2. 知道角色的性别差异,掌握角色行为模式      

了解      

1      

3. 能够运用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包括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冲突和角色偏差等角色的行为模式;理解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对个体在社会中行为提出理论依据      

       

       

第六章 自我意识      

       

       

1. 介绍表征、自我图示的概念      

了解      

       

2. 引导学生理解可能自我、自我不一致等概念      

理解      

1      

3. 介绍多种自我理论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从自我认识表征开始介绍由此产生的一些列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多种心理学解读自我意识的理论,促进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兴趣和思考。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区别不同自我概念      

       

       

第七章 社会态度      

       

       

1. 态度概述(定义与测量)      

掌握      

1      

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理解      

1      

3. 偏见的顺序      

了解      

 重点与难点: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改变态度的方法,如何消除偏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懂得运用相应的理论分析特定例子,如吸烟的态度      

       

       

第八章 社会认知      

       

       

1. 了解社会认知的定义以及基本特征      

了解      

1      

2. 掌握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掌握      

3. 了解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了解      

1      

4. 掌握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模式      

掌握      

5. 掌握社会认知的几种归因理论      

掌握      

1      

6. 了解常见的归因偏差      

了解      

 重点与难点:社会认知的特征,图示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常见的认知偏差,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律,常见的归因偏差等。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运用本章所介绍的归因理论分析问题      

       

       

第九章 人际关系      

       

       

1.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际关系相关概念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理解      

1      

2. 人际关系的多种理论视角      

掌握      

1      

3. 人际吸引的多种研究成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理解      

1      

4. 爱情及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角度的人际关系相关理论,尤其是爱情三角理论,进而启发学生正确看待良性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自己在生活中对人际关系及其改善的思考。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就提出的问题通过理论的解读增加新的思考。      

       

       

第十章 人际沟通      

       

       

1. 人际沟通的语言和非语言系统(功能和动机等)      

掌握      

1      

2.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掌握      

1      

3. 人际沟通的障碍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什么事人际沟通,有什么工具,有什么必要条件?种类和动机是什么?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就本身的生活实际展开人际沟通问题分享和分析      

       

       

第十章 群体心理      

       

       

1. 掌握群体定义并能区分不同的群体      

掌握      

1      

2. 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性化等群体心理与行为      

掌握      

2      

3. 了解群体思维特点以及相关对抗方法      

了解      

1      

重点与难点:关注群体心理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群体决策问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群体心理分析和应用      

       

       

第十一章 群体行为      

       

       

1. 社会促进与抑制的现象和理论解释      

掌握      

1      

2. 社会影响理论      

了解      

1      

3. 他人在场、从众、服从和顺从、模仿与暗示等内容和影响因素      

掌握      

2      

4. 群体行为问题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他人在场、从众、服从和顺从、模仿与暗示、社会影响的相关表现等。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指认经典实验和案例对应的社会影响原型,能自行设计社会影响小实验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侵犯和利他      

       

       

1. 掌握侵犯与利他行为的丁艳      

掌握      

1      

2. 认识攻击行为的判断标准      

了解      

1      

3. 挫折-侵犯理论以及利他行为的解释理论      

掌握      

3      

 重点和难点:关注侵犯-挫折理论及其应用;利他行为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结合案例和实际生活谈谈我们为何会帮助他人,如何减少侵犯和增加利他行为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标题黑体,小四)  

1. 乐国安等编著,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社会心理学(第1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网络资源 

           

大纲修订人:                             修订日期: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