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工作
Rural Social Work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试
中文简介:《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论、专业技术和方法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农村社会,熟识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农村社会,熟识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学习农村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模式
2、系统分析农村社会结构、农村发展与变迁、历史脉络和问题
3、深入学习农村社会工作技巧与方法、农村社会工作实务-不同群体的介入、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等实务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实地考察操作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一)读书研讨法
本课程将推荐3-4本经典著作,让学生配合课程阅读,提升对中国农村认知和分析视野的扩展。
(二)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设置大量与农村工作实践有关的仿真演练、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将会自觉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讨论法
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参与,亲自发言、亲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到一些做的好的农村社区调查和体验,并在过程中体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体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分配
|
第一章 农村社会工作导论
|
|
2
|
1.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
掌握
|
|
2.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
|
理解
|
|
3.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课堂提问
|
|
|
第二章 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
|
|
6
|
1.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
掌握
|
|
2.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
|
理解
|
|
3.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小组学习,能够通过表达和画框架阐释。
|
|
|
第三章 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
|
|
6
|
1.农村社会结构
|
掌握
|
|
2.农村发展与变迁
|
理解
|
|
3.农村社会问题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农村社会结构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课堂提问与表达
|
|
|
第四章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
|
|
6
|
1.理解性理论
|
掌握
|
|
2.应用性理论
|
理解
|
|
3.其他理论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社区支持农业等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的理解过程。
|
|
|
第五章 农村社会工作技巧与方法
|
|
4
|
1.关系建立与策划
|
掌握
|
|
2.资源撬动与社区联结
|
理解
|
|
3.社区评估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资源撬动与社区联结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实地调查与体验,策划方案
|
|
|
第六章 农村社会工作实务
|
|
12
|
1.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服务设计
|
掌握
|
|
2.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文化保护、农村精准扶贫
|
理解
|
|
3.农村金融等
|
了解
|
|
重点与难点: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设计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学生在社区中的实地调查汇报应用
|
|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钟涨宝.《农村社会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温铁军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大纲修订人:张文浩 修订日期: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