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Family Social Work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32
学 分:3.0
考核方式:
1.出席率课堂参与10%: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出席率会作为本课程考核标准之一,期望学生尽量出席全部的课程,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出席率低于70%的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2.小组汇报20%:全班学生将被分成12个小组,每组4-5人,小组成员将一起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等完成课堂提问,每次合格的答案会有相应积分,该分数占课程总体分数的20%。
3.期末考核70%:期末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进行,组员需合作完成一项家庭辅导的任务,并真实记录其中的片段,小组需要提交内容包括:小组任务完成视频、书面报告并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该分数占课程总体分数的70%。
中文简介:《家庭社会工作》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限定选修课。它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和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以家庭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重点阐述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阐述原因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本课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提高分析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领会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家庭社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科学诊断和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奠定基础。
1.通过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及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 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学生小组汇报、个人论文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4.任务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课,寻找答案,课堂讲授之后,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完成任务。
5.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四、教学内容
周 别
|
课时数
|
教 学 内 容 及 方 法
|
1
|
2
|
第一讲 家庭概述
主要内容:
1. 家庭的含义
2. 家庭的结构
3. 家庭的功能
4.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家庭
|
2
|
2
|
第二讲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1. 家庭社会工作涵义
2.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
3.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4.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原则
|
3
|
4
|
第三讲 与家庭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
主要内容:
1. 功能主义
2. 社会冲突理论
3.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4. 家庭系统理论
5. 家庭危机理论
6. 性别平等基础知识
|
6
|
4
|
第四讲 家庭问题
主要内容
1. 夫妻问题
2. 家庭关系问题
3. 家庭暴力问题
4. 家庭教育问题
5. 特殊家庭的问题
|
8
|
2
|
第五讲 家庭福利与家庭政策
主要内容
1. 家庭福利与家庭政策主要内容
2. 我国家庭福利服务实践
3. 国外和香港的家庭福利与政策
|
9
|
2
|
第六讲 家庭治疗
主要内容
1. 家庭治疗及其历史发展
2.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3. 家庭治疗的实施过程
4. 家庭治疗的流派与技巧
|
10
|
4
|
第七讲 家庭咨询
主要内容
1. 什么是家庭咨询
2. 家庭咨询的内容
3. 家庭咨询的方法
|
12
|
2
|
第八讲 亲职辅导
主要内容
1. 亲职辅导的含义与发展
2. 亲职辅导的内容
3. 亲职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
13
|
2
|
第九讲 家庭服务
主要内容
1. 家庭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2. 中国内地家庭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3. 中国香港地区家庭服务的发展
4. 家事调节服务
5. 家庭寄养服务
|
14
|
8
|
第十讲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分析(实验课)
主要内容:
1. 父母化了的孩子
2. 撒谎的少年
3. 手总是很脏的妇女
4. 患有胃绞痛的俄狄浦斯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家庭社会工作》,朱东武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大纲修订人: 华姝姝 修订日期:2016.09.01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