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司法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9-27    发布人:

司法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Law Social Work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采用考试方式考核。包括两部分:

1.过程考核(50%)

1)平时成绩(20%):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学习态度、上课表现以及纪律等方面给与打分。旷课累计超过5次者,平时成绩将记为0分;

2)作业部分(30%):包括课本作业和实训作业,根据标准进行评判打分。

2.期末考核(50%):采用理论考试(50%):闭卷笔试。由任课教师编制2套试题,然后随机抽取产生。

中文简介:

本课程课程是一门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课程。司法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矫正体系及其过程中,由专业人士与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缓刑、管制等违法犯罪人员提供的教育、培训及辅助服务,使其得到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化,成为其中的正常人员的过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包括矫治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方法和技巧,矫治社会工作的机构与人员,我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等。

 

、教学目的及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矫治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矫治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矫治社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演练、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将会自觉增强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发言、亲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和体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司法(矫治社会工作概述

 

2

1.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

掌握

 

2.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理解

 

3.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了解

 

 重点与难点:掌握社区矫正的含义和分类 ;难点是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

 

2

1.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探究历程

掌握

 

2.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

理解

 

3.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

了解

 

重点与难点当今世界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 ;难点是熟悉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章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4

1.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掌握

 

2.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理念及价值伦理

理解

 

3.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了解

 

 重点与难点: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概念和其理念。难点是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四章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

 

4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掌握

 

2.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理解

 

3.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了解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小组工作程序设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难点是把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4

1.建立专业关系

掌握

 

2.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

理解

 

3.计划与介入、矫正评估与跟进

了解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建立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难点是矫正计划与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矫正评估与跟进。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六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掌握

4

1.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

理解

 

2.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

了解

 

3.社区矫正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重点与难点:写申报书、重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难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七章  社区矫正的组织架构

 

4

1.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

掌握

 

2.社区矫正的组织结构

理解

 

3.矫正社会工作中的二元主体及其关系

了解

 

 重点与难点:创办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章  社区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者

 

4

1.社区矫正对象

掌握

 

2.社区矫正工作者

理解

 

3.其他社会力量

了解

 

 重点与难点:社区矫正对象概念和范围。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章  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4

1.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2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及其矫正

 

 

3.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

 

 

 重点与难点: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的矫正、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难点是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使用教材

1.张昱.矫正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二)参考书目

1.范燕宁.席小华.矫正社会工作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昱.费梅苹.社区矫正实务过程分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昱.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席小华.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初探.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六、其他说明     

关于考试,采用过程考核(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实习项目、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和期末考核(闭卷笔试)相结合的组织方式(考核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体),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课程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评定。

            

大纲修订人:王傅                         修订日期:2017年8月8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