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9-27    发布人:

医务社会工作

Medical Social Work

 

、课程基本信息

 时:32

 分:2

考核方式:考试

中文简介:本课程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特色课。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现代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非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工作医疗机构中的社会工作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工作其他服务形式本课程首先讲述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医学模式与健康问题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随后讲解疾病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疾病治疗与社会工作介入,以及疾病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最后,讲述少年儿童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肿瘤疾病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基本状况。掌握社会工作介入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路线和方法,能够体察患病儿童、肿瘤患者、艾滋病人的处境和需要,并制定服务方案。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一)实地调查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分小组到公共机构进行实地调查,积累第一手资料和直观感受。鼓励学生直接深入现场、进入一定情景中,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调查正在发生、发展且处于自然状态的现实的服务对象。

(二)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演练、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将会自觉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讨论法

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参与,亲自发言、亲自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六)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体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3

1.医务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内涵与功能

掌握

 

2.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理解

 

3.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医务社会工作知识基础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了解

 

 重点与难点: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二章  医学模式与健康问题

 

3

1.何谓医学模式?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掌握

 

2.医学模式的演进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理解

 

3.健康观及其演变 

了解

 

 重点与难点:医学模式的转型;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4

1.新医改的初衷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

掌握

 

2.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的发展

理解

 

3.我国古代、近代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卫生事业

了解

 

 重点与难点:新医改的初衷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疾病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4

1.社会工作介入疾病预防

掌握

 

2.生活方式与健康问题、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理解

 

3.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工作介入

了解

 

 重点与难点: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健康促进的策略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五章  疾病治疗与社会工作介入

 

3

1.医患关系与社会工作介入、患者支持活动与社会工作介入、出院计划与社会工作介入

掌握

 

2.就医流程与社会工作服务

理解

 

3.医院的分类与机构设置、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部门、患者的需要与权利

了解

 

 重点与难点:医疗机构的类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六章  疾病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3

1.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

 

2.康复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功能

理解

 

3.康复与康复社会工作的内涵

了解

 

 重点与难点: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康复社会工作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七章  少年儿童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3

1.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

 

2.患病儿童及家庭的需要

理解

 

3.我国儿童卫生工作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问题

了解

 

 重点与难点:患儿的需要与问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八章 肿瘤疾病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4

1.肿瘤社会工作内容和通用过程

掌握

 

2.肿瘤患者的需要与问题和对肿瘤患者的跟进服务

理解

 

3.肿瘤知识简介

了解

 

 重点与难点:肿瘤患者的心理;通用过程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第九章 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4

1.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艾滋病防治服务

掌握

 

2.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与病程发展

理解

 

3.何谓HIV与AIDS全球艾滋疫情简介我国的防艾政策

了解

 

 重点与难点:HIV及其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道德化,四免一关怀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

会出版社,2012年.

 

大纲修订人:王傅                         修订日期: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