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行政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选修课,为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而设置。中国文化自发生至今,源流演变,一脉传承。因此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应关注文化内容的有机统一性。本课程秉持这一理念,在内容上照顾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尽量勾勒中国文化的面貌,以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与认同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形成的历史地理因素、中国文化中核心思想及制度、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传统的近古重建与近代转型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与认同感。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课程教材《中国文化史纲要》同时,通过自主阅读史学名著《国史大纲》并完成学习心得的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加深对对中国文化历史脉落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者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后者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最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周 别
|
课时数
|
教 学 内 容 及 方 法
|
6
(周三)
|
2
|
第一讲 绪论
重点与难点:文化概念问题
|
6
(周五)
|
2
|
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肇基
重点与难点:中华文明发生的地理环境与文字创制
|
7
(周三)
|
2
|
第三讲 中国文化人本特色的形成
重点与难点:绝地天通与神巫社会
|
7
(周五)
|
2
|
第四讲 宗法建构与宗周礼乐文明
重点与难点:宗法建构
|
9
(周三)
|
2
|
第五讲 解放的时代与百家争鸣(《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重点与难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语境
|
9
(周五)
|
2
|
第六讲 帝国建构与文化整合(《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重点与难点:天下一统观念的形成
|
10
(周三)
|
2
|
第七讲 中古的社会与文化(《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重点与难点:门阀社会与士族风流
|
10
(周五)
|
2
|
第八讲 宗教的兴盛
重点与难点:佛教的译传及本土化进程
|
11
(周三)
|
2
|
第九讲 学术思想的变迁
重点与难点:魏晋玄学与清谈、儒释道三教合流
|
11
(周五)
|
2
|
第十讲 文化的融合与艺术的兴盛(《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重点与难点:五族入华与华胡一体
|
12
(周三)
|
2
|
第十一讲 近古时期专制政体下的文化政策
重点与难点:科举制度的发展
|
12
(周五)
|
2
|
第十二讲 近古时期学术思潮的演变(《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重点与难点:理学与心学;清代考据学和汉宋之争
|
13
(周三)
|
2
|
第十三讲 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
重点与难点:主流文学形式的演变
|
13
(周五)
|
2
|
第十四讲 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重点与难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国史大纲》相应内容小组讨论总结汇报)
|
14
(周三)
|
2
|
第十五讲 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
重点与难点:宗教的世俗;市民社群与市井文化
|
14
(周五)
|
2
|
第十六讲 回顾、总结、复习。(《国史大纲》学习心得汇报)
|